三岁时失去左臂,爸爸当教练学打乒乓球
“赵帅,好样的!再次为祖国、为家乡赢得了荣誉……”
在30日进行的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单打C8级决赛中,这位26岁的中国小伙儿(张家口市籍乒乓球运动员赵帅)以3比1击败乌克兰选手迪杜克,成就残奥会3连冠。
赵帅出生于张家口蔚县一个普通的家庭,从残疾人到两届残奥会冠军,他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呢?
张家口籍残奥会冠军赵帅自述:我的残奥冠军路
1997年8月18日,不满三岁的我被一辆东风车撞倒在马路间,四肢均属粉碎性骨折,多家知名医院均表示无法救治,万难中,托人找到了北京儿童医院,通过50多天的治疗,意识逐步恢复,右手勉强有些功能,但左臂从此失去了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爸爸看到电视上有很多残疾人打乒乓球,忽然想到,为何不让咱的孩子也试一试呢?
我十岁那年暑假,在县人保大厦乒乓球协会训练班上,爸爸正式当上了我的教练,我的心里甭提多高兴。可是,植皮使腿部腹部留下了大片大片凸凸凹凹的疤痕,仅存的右手扭曲变形,拇指失去知觉,中指和无名指缺了指尖,要握球拍必须用带子缚住拇指伸不开的右手。尽管这样,我第一次打球竟然与爸爸打到二十多个回合,第五天就能把打球二三年的同龄孩子打败。之后我爷儿俩每逢周六周日就去较量,或者是放学后先写作业,吃过晚饭就去和爸爸练球。打“点球”时,经常是一个动作打一个小时,累了休息一两分钟继续,有时弯腰直腰一直反复。爸爸有事不能回家时,我就写完作业自己在堂屋与墙对打。我的手术不是很成功。右臂膀处有个骨头尖,一用力就钻心的疼,但我从不对爸爸妈妈说,总能默默地坚持着,并且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绝妙套路——“右手横握球板,弧圈结合快攻”。
说是能用右手,其实真正派上用场的只有四个手指。发球、接球,这需要肢体高度的协调,尤其是重心的移挪。这对一个很难寻找平衡的独臂残疾人来说是很困难的。因为正常人握拍可以横握也可直握,而我只能选择横握,正常人五指并用;拇指和食指共掌拍面,我只能超负荷地调动食指的潜能,去控制拍面。然而,每天训练前的五十圈跑步,500个空拍动作,变换100个角度和方位的操练,都是爸爸为我安排的训练计划中不折不扣的内容。手指握肿了,胳膊蹭伤了,额头跌破了,一处处旧伤摞上了一道道新疤痕。妈妈一看到我这个样子就偷偷地抹眼泪……
蝉联冠军
从那一天开始,我开始接受了国家队高标准的全面正规训练,短短3个月,便成为了国家队的重点培养对象,并且在各项比赛中连创佳绩:先后夺得了10多个国家级以上正式比赛的冠军。2012年8月,出征了世界最顶级的赛事——伦敦残奥会!成为张家口市籍唯一参加残奥会的乒乓球选手,并在9月3日的男子单打TT8级决赛中,击败斯洛伐克选手切伊泰,夺得冠军。
为备战今年的东京残奥会,圆他的蝉联梦。此前几个月曾在河北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与健全人运动员共同训练。功夫不负苦心人,在8月30日进行的东京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单打C8级决赛中,这位26岁的中国小伙儿以3比1击败乌克兰选手迪杜克,成就残奥会3连冠。
来源:张家口体育发布
加强防护 共渡难关
多点关注
多分关爱
订阅号:wxwanquan
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网上线索征集邮箱:wqqw_wxb@163.com:,。视频小程序赞,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原标题:《【奥运自述】 张家口籍残奥会冠军赵帅自述:我的残奥冠军路 三岁时失去左臂,爸爸当教练学打乒乓球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