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日最重磅的对决,无疑是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男子超中量级四大组织拳王统一战,卫冕冠军卡内洛·阿瓦雷兹(63胜3负2平39KO)与无敌挑战者特伦斯·克劳福德(42战全胜31KO)展开巅峰较量。赛前,拥有168磅之前不败纪录的阿瓦雷兹,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获胜热门。然而,本作者的观点却旗帜鲜明:克劳福德将以点数优势胜出。原因在于,克劳福德在速度、技术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上,均占据着绝对优势。
比赛伊始,便验证了我的判断。前三回合,克劳福德便取得了明显的领先。通常以“慢热”著称的克劳福德,在此时便已展现出强大的攻势,而阿瓦雷兹则显得异常保守,出拳稀少。每当阿瓦雷兹仅出一拳,克劳福德便能以三到四记精准的反击回敬。尽管阿瓦雷兹的防守滴水不漏,成功化解了克劳福德的多次重击,并偶尔命中对手的腹部,但整场比赛的节奏,始终牢牢掌握在克劳福德手中。技术娴熟、速度更快的克劳福德,优势不言而喻。阿瓦雷兹则显得慢了半拍,甚至不敢轻易出拳,显得十分被动。
最终,三位裁判以116:112、115:113、115:113的一致裁决,宣布克劳福德赢得胜利。老实说,这个比分已是对阿瓦雷兹极大的“照顾”。若由我来打分,我更倾向于117:111。此役之后,特伦斯·克劳福德载入史册,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达成三个级别四大组织拳王统一伟业的超级巨星,这一成就堪称“前无古人,后也很难有来者”。
赛后,阿瓦雷兹坦言:“克劳福德比梅威瑟(50战全胜27KO)更加强大。”至于两人是否会进行二番战,尚未可知。但若真有二番战,克劳福德的优势只会更加明显,甚至有可能在比赛后半段直接终结比赛。
日本:井上尚弥艰难卫冕,八重樫的顽强是另一道风景
紧接着,我们将目光投向日本,井上尚弥(31战全胜27KO)与阿赫马达利耶夫(14胜2负11KO)的四大组织超最轻量级拳王卫冕战。赛前,绝大多数拳迷和分析师都看好井上尚弥,我的预测也是如此,并且预见了井上尚弥将在第十回合以TKO的方式获胜。
比赛伊始,双方都展现出谨慎的态度。尽管阿赫马达利耶夫速度略慢,但他拥有的重拳力量不容小觑,这让井上尚弥有所忌惮,毕竟他曾有过两次被击倒的经历。井上尚弥无疑是技术更精湛、速度更快的拳手。对于阿赫马达利耶夫而言,除非能一击KO井上尚弥,否则想要获胜的难度极高。
尽管比赛最终打满了全部12回合,井上尚弥在点数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,但我始终认为,阿赫马达利耶夫在任何时刻都有能力将井上尚弥击倒。而井上尚弥也深知这一点。最终,三位裁判以117:111、118:110、118:110的比分判定井上尚弥获胜。虽然阿赫马达利耶夫最终失利,但他成功阻止了井上尚弥连续11场KO对手的记录,并展现出惊人的顽强和抗击打能力,成为了这场比赛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恭喜井上尚弥再次成功卫冕四条金腰带!展望未来,他与同胞中谷润人的“内战”极有可能在明年上演,届时,我依旧看好井上尚弥在第十回合左右,以KO的方式赢得胜利。
日本:梅迪纳客场逆袭,武居由树卫冕失败
同样在日本,一场WBO最轻量级拳王卫冕战在此上演,由卫冕冠军武居由树(11胜1负9KO)迎战挑战者梅迪纳(26胜4负19KO)。这场比赛是当晚的副主赛,赛前,多数人看好主场作战、状态正佳的武居由树能够卫冕。
然而,比赛进程却令人大跌眼镜。梅迪纳一开场便展现出强大的重拳实力,在第一回合还剩47秒时,便将武居由树送上拳台。此时,武居由树的处境已岌岌可危。两位拳手都偏好进攻,这种火爆的对攻场面无疑是拳迷最乐于见到的。
梅迪纳的拳头力量更足,并且能更频繁地打出清晰的命中。除非武居由树能够凭借一记重拳KO对手,否则他极有可能在这场比赛中丢掉他辛苦卫冕的金腰带。果然,在第四回合还剩1分42秒时,梅迪纳连续的重拳命中,迫使裁判果断终止了比赛。
恭喜梅迪纳,他在第四回合以TKO的方式赢得了这场比赛,成功挑战金腰带,夺回了WBO最轻量级拳王头衔。客场作战,面对卫冕冠军,能够上演如此精彩的逆袭,实属不易。梅迪纳今天的表现,堪称完美。
美国赛场:姆比利与马丁内斯势均力敌,沃尔什年轻有为
此外,美国赛场也进行了两场精彩的拳击比赛。
在WBC超中量级拳王资格赛的一场10回合较量中,姆比利(29胜1平24KO)对阵马丁内斯(19胜1平16KO)。整场比赛,双方你来我往,毫不退让,展现出势均力敌的精彩对决。最终,裁判的打分结果出现了分歧:一位裁判打出97:93,支持马丁内斯;另一位裁判打出96:94,支持姆比利;而第三位裁判则打出95:95,判定平局。比赛结果也因此以平局告终。期待他们日后能够迎来一场精彩的二番战。
另一场10回合的超次中量级拳击赛,由两位均保持不败纪录的年轻拳手——小瓦加斯(17胜1负15KO)对阵沃尔什(15战全胜11KO)。最终,沃尔什凭借一致判定赢得了比赛。他展现出了更为成熟的技术,而作为“拳二代”的小瓦加斯,则稍显稚嫩,未来仍需加倍努力,磨练技术。
(文章内容基于网络图片,如有侵权,请告知,即刻删除!)"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