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黑龙江省的东北部,有一座名为七台河的小城。这里冬季漫长,冰雪覆盖,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冰上运动员。他们从简陋的室外冰场起步,一步步滑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赛场,用汗水和坚持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冰雪传奇。
冰场上的追梦人
七台河的冰上运动始于上世纪70年代,当时条件艰苦,运动员们只能在露天冰场训练。零下30度的严寒中,他们的脸颊冻得通红,但脚下的冰刀却从未停歇。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,让七台河走出了多位世界冠军,如短道速滑名将王濛、范可新等。
从地方队到国家队
七台河的冰上运动员大多从小接受系统训练。地方队的教练们不仅传授技术,更注重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。许多孩子从五六岁开始滑冰,每天凌晨4点起床训练,放学后继续加练。这种近乎苛刻的训练模式,让七台河的运动员在国家队选拔中脱颖而出。
世界舞台的闪耀时刻
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,七台河籍运动员王濛一人独揽三金,成为中国短道速滑的标志性人物。此后,范可新等新一代运动员继续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,让七台河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世界冰坛的荣誉榜上。
冰雪精神的传承
如今,七台河已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重要人才基地。每年冬季,这里的冰场依然热闹非凡,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重复着基本功训练。或许下一个世界冠军,就藏在这群稚嫩的身影中。七台河的冰上运动员们,正用他们的故事证明:只要心怀梦想,再小的城市也能闪耀世界。
(本文由七台河市体育局特约撰稿)